top of page
香港培正中學

校訓簡釋

我所命爾之言,當聽而守之,致行爾 神耶和華所視為善為正者,而享福祉,爰及子孫,歷世靡暨。

你要謹守聽從我所吩咐的一切話,行耶和華你 神眼中看為善,看為正的事,這樣,你和你的子孫就可以永遠幸福。

申命記12:28

耶和華乃善乃正,故以道示罪人兮。

耶和華是良善正直的,所以他必指示罪人走正路。

詩篇25:8

何世明故校長(牧師)昔日對本校同工講道時稱,培正有別於其他廣州基督教學校(他們的歷史都超過本校的110年),不是外藉傳教士創辦的,而是由浸信會華人平信徒和牧者結合創辦的。所以我們的校訓除了基督的教訓外,還有濃厚的儒家思想,像大學句「止於至善」就是了。因此我們的校訓有中、西文化合璧的意味。

Pui Ching History

  • White YouTube Icon

設立緣起

香港一地,過去學校雖多,而能依照我國教育部所頒布之規程辦理,得與國內學校銜接者甚少,故港地學生升學於國內學校,實屬一大難題,校當局暨駐港校董王國璇、林子豐、譚希天諸公為便利港僑子弟升學國內起見,於是遂有組織本分校之決定。

民國廿一年(1932 年),黃校長啟明來港進行選擇校址,適王國璇先生年前於九龍何文田窩打老道向政府以每方尺七角五分之定價投得地面二萬二千餘方尺,作準備建築禮拜堂之用, 惟政府限令於兩年內建築四萬元以上之上蓋,此龐大之款項,一時未易籌集,而逾期限不建上蓋,即由政府沒收。正籌謀?急之際,適黃校長懷此意念來港,就商於 校董王、林、譚諸先生,諸先生以建堂辦學同屬教會事工,遂擬將教會購得之地,轉讓一部與本校,?手建築,避免充公,一部留作將來建堂之用,事屬兩全,於是 遂引導黃校長前赴該地視察情形,視察結果,黃校長以其地位幽靜,交通便利,宜於學子修業,甚表滿意,於是遂由教會執事允以每英尺九角八分一五之代價,轉讓 一萬二千九百餘英方尺與本校,並由王、林、譚諸先生慨允負起籌集開辦之責,預算購地,置校具暨開辦費約需六萬餘元,於是用學校名義,先向國民銀行商借?萬 元,其餘之款,決定向嘉華銀行透支,然黃校長仍感只得地一萬二千餘方尺,實不敷辦學用,遂另行向政府投買相連後幅之餘地以每以每英方尺七角半之價投得,計 共三萬二千三百七十英方尺,而黃校長高瞻遠矚,深慮來日發展,地有不足,力勸浸會執事,將所餘之地,讓與本校,得款另在別處購地建堂,卒獲允許將餘地盡讓 本校,於是本校遂佔有校地五萬四千餘方尺。

校地既已解決,建築自應迅速進行,於是即進行設計,由奇勒劃則師行繪圖,呈工務司批准。該圖則採現代式,純用三合土鋼筋造成,簡單穩固, 內容有課室、宿舍、膳堂、辦事處、衛生室、圖書館等,外觀亦莊嚴可觀,香港私立學校中之自建校舍如此完備偉大者,殊不多得,繼招商承造,當時參加投建者凡 三家,以乾生公司鄺光超之估價一十萬零五千元為最低,卒由董事會決定交乾生公司承建,遂於廿二年(1933 年)四月拾二日下午二時舉行奠基典禮,黃校長由穗偕鄺樂生、麥會華、吳寶靈三主任,及中學銀樂隊,到港參加典禮,是日來賓有香港教育司史美親臨奠基,暨梁 視學官世華、尹視學官耀星、張牧師文照等凡百餘人,極一時之盛。

廿二年(1933 年)九月,校舍建築完竣,計自奠基至落成,歷時僅五月,即行完成兩座,每座三層,共佔地面積一萬一千餘方尺,為最合教育條件之建築物,可容學生五百人。時 值秋季,當由校董會調西關分校主任麥會華為校主任,西分主任則由孟標承其乏。麥氏奉委後,即來港主持籌備一切開學事宜,先辦小學部,是期學生一百八十餘 人。時適為正校誕生之四十四週年。

十二月二日舉行開幕典禮,是日到會參加者有何會督明華、黃校長啟明、麥主任會華、校董林子豐、譚希天、港紳顏成坤、黃耀東、陳開智、工程 師奇勒、旅港同學會長趙天穆,及舊同學黃惠康、廖榮理、林其鍊、香港浸信會牧師張文照、香港青年會總幹事曹炎申等各界名流,學生家長,校友代表暨廣州正校 職教員、銀樂隊長、隊員等共達千人以上,一時冠蓋往來,車馬絡繹,九龍區域頓形熱鬧,為香港教育界鮮有之盛會。

民國廿四年(1935 年),再購得校舍左旁之地八千餘方尺,闢為小足球場,廿七年(1938 年)秋增設初中部,感於校舍不敷應用,乃就大體育場內,加建課室兩座,辦公室一座,以供初中部上課,廿八年(1939 年)二月落成,另在校外租賃洋樓兩座,為全校職教員及初中學生宿舍,廿八年(1939年)春,向香港政府租得與校舍後部毗連之地三萬餘方尺,闢為體育場, 是年初中部學生計有三百餘人,小學部學生六百餘人,初中部校務由校董會派正校高小主任馮棠先生主持,小學部校務由校主任麥會華兼理,以專責成。

抗戰初期

民國廿七年(1938 年)秋廣州暨內地各處相繼淪陷,本校為發展抗戰時期之教育,並顧念原有學生居留香港者為數不少,除開辦完全初中部外,進至廿八年(1939 年)年度,復擴辦高中一二年級,學生人數日增,原有校舍,自感不敷應用,遂決議興建四層大廈一座,於民國廿九年(1940 年)七月奠基,翌年春便告落成,位於辦公室之後,體育場之前,背枕山麓,位置適宜,樓凡四層,每層四週均繞以露台,意匠新穎,光線充足,建築費達五萬元, 所有設備均依合香港政府規定之新例,計全座內備課室,禮堂、圖書館、實驗室、儀器貯藏室等,從此,一切規模,得以漸具。

 

黃校長啟明逝世

自七七事變後,我國抗戰序幕展開,黃校長於奔走宣傳救亡之餘,念教育為國家命脈,不容停頓,以廣州市時受敵機威脅,為維護學子安全起見, 於民國廿六年(1937 年)八月遷移廣州正校於鶴山縣城,翌年又遷澳門而本校則擴辦高初中,除繼續上課,勵行抗戰教育,儲備抗建人材外,尤致力後方抗建工作。未幾,廣州淪陷,內 地難民淪落港澳,苦狀日增,其中難童及無力繼續學業之青年為數甚眾,值廿七年(1938 年)秋,兩廣浸信會聯會代表舉行於香港,黃校長遂倡議組織兩廣浸信會國難服務團,選派人員分赴內地從事救濟,救護事宜及宣傳抗戰工作,迨後淪陷區青年遷港 澳者益眾,其中因破產而至停學者亦不少,黃校長視此為抗戰建國前途最堪痛惜一事,故特定由廿八年(1939 年)度起舉辦國難免學額,中學高初中學暨本分校各佔五十名,共一百五十名,以濟失學,更因內地難童,隨家遷港澳者日多,後立意籌設難童完全免費學校,正在 規劃進行,詎以積勞致病就醫香港寶血醫院,竟於廿八年(1939 年)四月十六日逝世,噩耗遍傳,各界人士同聲一慟,黃校長殫畢生之精力,主持我校,凡二十一年,獻其終身於教育事業,桃李滿門,一時鼎盛,歷年來人材造就 之眾,自不待言,即其對國家社會人?之貢獻,亦殊不鮮,是則黃校長之逝世,匪獨我校之損失也。

黃校長逝世後,本校校董以繼任人選,應審慎選任,先行開會決議,在新任校長聘定前,暫請由事務主任鄺樂生先生署理校長,以維校政。經校董會縝密考慮,於是年五月下旬舉行會議,議決聘任楊元勳先生為本校校長,六月一日新任校長楊元勳先生蒞校視事,並舉行就職典禮。

二十九年(1940 年)十月十六日,校主任麥會華先生逝世,麥主任服務本校二十餘年,對校務多所擘劃,溘然長逝,傷悼同深,遺缺當即由校董會決議聘請鄺樂生先生繼任。

是年秋,初中部主任馮棠先生奉校董會派赴美國再求深造,馮主任奉命後於是年十月三十日啟程。

 

香港淪陷時期

民國三十年(1941 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事爆發,是月廿五日港九全部淪陷,本校事前經被英政府徵封為後備警察隊之用,結果未及佈置,而敵軍已大舉轟炸,迨敵軍佔據九龍 後,本校一部份校舍,被日軍波字第八一一五部隊佔據,本校處於敵騎之下,不甘附敵,遂實行停辦。是時正校業經遷澳,乃遣全體職員遷澳工作,港方校舍僅由羅 覺先、宋新明兩先生留守,備嘗艱險,至全校被敵軍佔據,終被逼遷出,而全校校具圖書儀器均被敵人佔用或破壞,損失慘重,非可統計。此為本校暫告停頓之時 期,而全體職教員在此非常時期避難澳門,仍能克苦耐勤與惡劣環境奮鬥,使教育事業能維持於不墜者,實創校史光榮之一頁。

三十一年(1942 年)六月楊校長因事辭職,校董會聘趙恩賜先生繼任。

​至善至正

Tour
Contact
VIDEO
MUSIC
bottom of page